发布时间: 2025-04-14 12:13:18来源: 浏览数 : 编辑: 1
在海南这片热带岛屿上,有这样两位艺术家,他们以音乐为笔,以铁路为卷,共同书写了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文化篇章。他们,就是姜维波与周琼华,两位在海南铁路系统深耕四十余载的音乐人。他们的歌声,见证了海南铁路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变迁,也传递了铁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023年8月,海南铁路有限公司海口机辆轮渡段党政工团、海南铁路有限公司海口机辆段关工委颁发“铁龙合唱团”成立五周年牌匾、“广州铁路音乐舞蹈曲艺家协会海南分会”成立牌匾
北雁南栖,湘音琼韵
北国才子的南国之梦
姜维波,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共党龄4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现哈尔滨音乐学院)。早在哈尔滨铁道工程学校(现哈尔滨铁道工程技术学院)任教期间,他就以音乐讲师的身份在业内小有名气。然而,姜维波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怀揣着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毅然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1988年,正值海南建省之际,姜维波响应“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号召,千里迢迢来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面对海南铁路总公司的邀请,他谢绝了多所大专院校的任教机会,毅然选择了铁路工人俱乐部作为自己的新舞台。在这里,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开启了音乐创作的新篇章。
初到海南,姜维波便被这里的热带风情和铁路工人的朴实无华所吸引。他深知,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就必须深入了解铁路文化,与铁路工人打成一片。于是,他深入基层,走访工区,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些经历不仅让他对铁路工人的生活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也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湘楚文人的海岛情怀
周琼华,湖南省永州市人,中共党龄40年,毕业于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专(现琼州大学)中文系。自1978年进入海南铁路系统以来,他便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团委书记到党委宣传部部长,再到机务段党委书记等多个职务的历练,让他对铁路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
周琼华不仅文字功底深厚,而且热爱音乐。他的诗歌、歌词作品多次获奖,深受职工们的喜爱。在海南铁路总公司工作期间,他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活动,丰富职工们的文化生活。他的身影总是活跃在各种文化活动的现场,用文字和音乐传递着铁路人的正能量。
知音难觅,共谱华章
1989年的一个夜晚,一群年轻帅气、才情横溢的青年在海南岛西八所镇街头把酒言欢,惺惺相惜,交谈甚笃。尤其是姜维波与周琼华两人一见如故,从海南铁路的现状谈到企业文化的未来发展,从个人的创作经历聊到合作的可能性。共同的志向和梦想让他们迅速成为知己,这场邂逅,让北国钢琴的金属质感与湘楚诗词的婉转韵律,在海南溽热的空气中悄然交融,也为后来共同创作铁路歌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姜维波和周琼华合影
钢轨流韵 山海交响
《大风歌》:海铁精神的颂歌
1990年,广州铁路局(现广铁集团)向全局职工征集局歌。姜维波和周琼华分别创作的《燃烧吧,十六万颗心》和《广铁颂歌》脱颖而出,被收入《“豪情满怀”广铁职工之歌》一书。这次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两人开始着手创作海南铁路自己的歌曲。
为了体现当代海铁人的精神风貌,他们深入基层,走访工区,了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经过数月的努力,一首融合了蒸汽机车、人工扳道、臂板信号等时代元素的《大风歌》诞生了。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朴实,迅速在海铁职工中传唱开来,成为海铁精神的象征。
1998年12月28日,作为组歌《铁龙跃天涯》的主题歌,《大风歌》在海南省建省十周年暨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晚会上斩获特别奖。时任省委书记杜青林等领导为姜维波和周琼华颁奖。这首承载着钢轨温度的《大风歌》已超越音乐范畴,升华为连接历史荣光与现代奋进的精神图腾。
《龙沐湾之歌》:减员分流中的文艺力量
1998年,海南铁路总公司为响应国家“减员分流、开源增效”的号召,决定在乐东县龙沐湾开发建设临海高位虾场。为了稳定职工情绪,引导职工走新路闯市场,姜维波和周琼华决定举办一场大型晚会。在资金缺乏、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他们带领职工自编自导自演了《龙沐湾之歌》。
晚会当天,虽然舞台简陋,道具匮乏,但职工们的表演却异常精彩。他们的歌声和舞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场晚会不仅稳定了职工情绪,还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热情。从此,《龙沐湾之歌》成为海南铁路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跨越》:铁路与海运的交响曲
2003年,琼州海峡铁路轮渡正式开通,标志着海南铁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姜维波和周琼华合作创作了《跨越》这首歌。歌曲以铁路轮渡为背景,通过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海南铁路与海运融合的壮丽图景。
2004年,由周琼华作词、姜维波作曲、江济民演唱的《跨越》从几千首音乐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海南企事业单位唯一一首入围省委宣传部征集歌曲,与郑南、刘长安、蒋大为等名词曲作家、歌唱家一道,登上“海南金曲大家唱”之榜。
同时,《跨越》作为舞剧《跨越海峡》的主题音乐,经省委宣传部组织专业录制后全省发行。歌曲迅速席卷各大MTV歌厅点播榜,形成现象级传播效应。每当火车轰鸣着驶向渡轮甲板,熟悉的旋律总会与涛声共鸣,既唤醒人们对建设岁月的集体记忆,也展现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多维度交通融合的艺术表达。
《粤海铁龙》:新时代的激情高歌
2005年,粤海铁路的快速发展让姜维波和周琼华深受启发。他们再次携手创作了《粤海铁龙》这首歌。歌曲以粤海铁路的快速发展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激昂的旋律展现了海南铁路人的奋斗精神和时代风采。
这首凝聚时代精神的力作在海南省劳模颁奖晚会现场首演,并通过电视台直播引发强烈共鸣。2009年在海南省总工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职工文艺汇演中斩获特别奖,成为海南铁路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粤海铁龙》这首歌不仅展现了海南铁路的现代化成果,更传递了铁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图为姜维波和周琼华的歌曲作品系列MV
枕木弦歌 文化铸魂
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除了音乐创作外,姜维波和周琼华还积极参与海南铁路的企业文化建设。他们曾担任海南铁路总公司文联和体协的负责人以及海南省文联的委员等职务,为推动海南铁路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深知,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源泉。因此,他们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活动,丰富职工们的文化生活。无论是歌咏比赛、文艺演出还是书画展览等活动现场,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在他们的努力下,海南铁路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职工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铁龙合唱团的诞生与辉煌
2018年,在姜维波和周琼华的倡议和组织下,海口机辆轮渡段成立了铁龙合唱团。合唱团成立后迅速成为海南铁路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传播铁路文化和正能量。
在姜维波和周琼华的带领下铁龙合唱团逐渐发展壮大。他们不仅在海南铁路系统内部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还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每当合唱团的歌声响起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感动。他们的歌声如同铁轨上的枕木承载着几代铁路人的记忆也铺就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辉煌篇章。
铁龙合唱团“唱首赞歌给党听”主题党日活动合影
秋歌如风,续写辉煌
高铁时代的赞歌
随着海南铁路进入高铁时代姜维波和周琼华的创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他们先后创作了《高铁赞歌》、《幸福家园》等歌曲歌颂高铁带来的便捷与美好。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不仅展现了海南铁路的新风貌也传递了铁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每当高铁列车飞驰而过总能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回响。那是姜维波和周琼华用音乐编织的梦想也是海南铁路人共同的心声。他们的歌声如同高铁列车一般穿越时空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连接着铁路人与广大旅客的心。
《荣耀》:献给党的百年华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姜维波和周琼华合作创作了《荣耀》这首歌献给党。歌曲通过用“火苗”、“春潮”、“号角”的比喻和阐述抒发了对党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同年,这首凝聚铁路人深情的歌曲《荣耀》在“颂党恩、跟党走、奋进新征程”职工歌咏比赛中分别获得了海南铁路地区文艺汇演全省第一名、广铁集团征歌比赛全省第一名,并在广铁集团内外广泛传唱。歌曲《荣耀》不仅展现了铁路人对党的深厚感情也传递了铁路人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海南铁路公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年文艺汇演合影
文脉育苗,智创未来
关工委的文艺育苗
作为海口机辆轮渡段关工委的负责人周琼华和姜维波非常注重青年职工的培养。他们深知青年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因此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活动为青年职工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青年职工加入到文艺创作的队伍中来。他们不仅继承了姜维波和周琼华的音乐创作传统还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海南铁路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青年职工的作品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展现了海南铁路文化的勃勃生机。
“颂党恩、跟党走、奋进新征程”职工歌咏比赛合影
AI配曲演唱的新探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姜维波和周琼华也开始尝试将AI技术应用于音乐创作。他们利用AI技术进行配曲演唱先后制作了《嗨,海口》、《天涯等候》等60余首歌曲。这些歌曲不仅保留了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展现了他们在音乐创作上的不断创新和追求。
虽然年事已高但姜维波和周琼华依然保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内涵也为海南铁路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科技力量。
琴声未央,歌声永传
如今姜维波和周琼华已步入晚年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铁路事业的忠诚从未改变。他们依然活跃在海南铁路的文化舞台上用音符和旋律讲述着海南铁路的故事传承着海铁人的精神。
当暮色笼罩琼州海峡,海口机辆轮渡段作业区内总会准时回荡起悠扬乐声。机车调度员姜维波与信号值班员周琼华这对黄金搭档,四十年来用音符诠释着铁路人的职业理想,在候船大厅与钢轨之间谱写出琼州铁道群体的精神共鸣。他们的歌声如同穿梭的列车承载历史回响,既传承着海南铁路发展脉络中的文化基因,又架起服务者与旅客之间的情感纽带,让钢铁动脉跃动着人文温度。
图为姜维波和周琼华站在粤海铁3号旁的合影
艺术的道路无限宽广,在未来的日子里期待姜维波和周琼华能够继续用音乐之光照亮海南铁路的前行之路让海铁之歌永远传唱在天涯海角。
编辑:陈琪玉 孟亚轩
责编:吕永
中文卫视网 联系电话: 备案号:京ICP备17067065号
Copyright © 2015-2018 北京市朝阳区旺座中心A座2206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开微信 扫一扫
关注我们